水调歌头·过岳阳楼作
张孝祥〔宋代〕
湖海倦游客,江汉有归舟。西风山里,送我今夜岳阳楼。日落君山云气,春到沅湘草木,远思渺雄收。徙倚栏干久,缺月挂帘钩。
雄三楚,吞七泽,隘九州。人间好处,何处更似此楼头?欲吊沉累无所,但有渔儿樵子,哀此写离忧。回首叫虞舜,杜若满芳洲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疲倦于湖海飘泊的生活,离开江陵乘舟沿江东归。西风正盛,一日千里一般,今夜把我送到岳阳楼。那湖中君山的暮霭云雾,四周萦绕,沅水、湘水相汇处的两岸草木,呈现出一片葱绿的春色,思绪翻腾,颇难平静。独自倚栏凝思,天上的月亮好似帘钩。
三楚、七泽、九州雄伟险要。人间美景,哪里比得上岳阳楼上所见呢?想祭奠屈原而不得,只能借登山临水,效渔儿樵子,抒发离忧之情。回过头去呼唤一代英主虞舜大帝,只见杜若花开满了水中沙洲。
注释
水调歌头:词牌名,又名“元会曲”“台城游”“凯歌”“江南好”“花犯念奴”等。双调九十五字,平韵(宋代也有用仄声韵和平仄混用的)。
赏析
上片写词人登楼背景和楼上初见时的景致。开头“湖海”二句,从自身落笔。横空而起,抒发词人湖海飘泊和怀才不遇的感慨,词人曾在《请说归休好》诗中吐露过脱离官场的复杂心情:“请说归休好,从今自在闲。”又说:“田间四时景,何处不开颜?”这种宦海浮沉而今欲归休的感受,贯穿全篇,使这首境界阔大、宏丽的词作中带上沉郁的格调。“西风千里,送我今夜岳阳楼。”承上意写经过长途的江面飘荡,终于来到了游览胜地岳阳楼上。“日落”三句,词人纵笔直写登楼远眺的景色:蔚蓝的天空,万里无云,夕阳斜照在广阔的洞庭湖面上,波光粼粼;沅水、湘水相汇处的两岸草木,呈现出一片葱绿的春色,再看那湖中君山的暮霭云雾,四周萦绕。这些自
创作背景
乾道五年(1169年)三月,张孝祥请祠侍亲获准,乘舟返乡。中途因天气原因,在岳阳楼附近停留多日。他借机登楼远眺,俯瞰湖海壮景,吊古伤情。灵感被触发,写下了这首词作。
参考资料:完善
1、
刘默,陈思思,黄桂月编著.宋词鉴赏大全集 下:中国华侨出版社,2012.09:第459-460页
简析
该词上片写登临岳阳楼,并赞赏岳阳楼的美景;下片接着写雄美之景,并由此联想到屈原的离忧来抒发词人自己心中的哀愁。全词在满含豪气的描写中夹杂栏杆拍遍却无人会得的心酸,复杂的情感使词情波澜起伏、意蕴深厚。
张孝祥
张孝祥(1132年—1170年),字安国,别号于湖居士,历阳乌江(今安徽和县乌江镇)人,卜居明州鄞县(今浙江宁波)。南宋著名词人,书法家。唐代诗人张籍的七世孙。张孝祥善诗文,尤工于词,其风格宏伟豪放,为“豪放派”代表作家之一。有《于湖居士文集》《于湖词》等传世。 670篇诗文 256条名句
暗香·旧时月色
姜夔〔宋代〕
辛亥之冬,余载雪诣石湖。止既月,授简索句,且征新声,作此两曲,石湖把玩不已,使工妓隶习之,音节谐婉,乃名之曰《暗香》《疏影》。
旧时月色,算几番照我,梅边吹笛?唤起玉人,不管清寒与攀摘。何逊而今渐老,都忘却春风词笔。但怪得竹外疏花,香冷入瑶席。
江国,正寂寂,叹寄与路遥,夜雪初积。翠尊易泣,红萼无言耿相忆。长记曾携手处,千树压、西湖寒碧。又片片、吹尽也,几时见得?
屈原塔
苏轼〔宋代〕
楚人悲屈原,千载意未歇。
精魂飘何处,父老空哽咽。
至今沧江上,投饭救饥渴。
遗风成竞渡,哀叫楚山裂。
屈原古壮士,就死意甚烈。
世俗安得知,眷眷不忍决。
南宾旧属楚,山上有遗塔。
应是奉佛人,恐子就沦灭。
此事虽无凭,此意固已切。
古人谁不死,何必较考折。
名声实无穷,富贵亦暂热。
大夫知此理,所以持死节。
蝶恋花·春景
苏轼〔宋代〕
花褪残红青杏小,燕子飞时,绿水人家绕。枝上柳绵吹又少。天涯何处无芳草。
墙里秋千墙外道,墙外行人,墙里佳人笑。笑渐不闻声渐悄。多情却被无情恼。